智能化校園建設思路(未來智慧校園的發展趨勢)
2021-12-27 17:28:00
中共中央在《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明確提出,要“大力提高教育技術手段的現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加強經濟實用型終端平臺系統和校園網或城域網絡的建設。”
信息技術改善了師生的交流,導師可以遠程教授學生、學生則可以通過在線學習完成學術論文。
通過互聯網,學生可以及時知道老師在教學大綱中所做的每一個更改。
信息技術也使得學習資源更容易被獲取,學生和老師可以輕松地從校內平臺或互聯網上下載電子書,通過手機或平板電腦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學習。
將信息技術納入教育帶來了諸多積極的變化,使教學更有效,更有助于實踐。學生應該擁抱它,因為未來大部分的工作都將是基于技術的使用。
可以說,隨著現代教育理論的研究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教育模式、教育手段的變革越來越依賴以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的支持。
“智能化校園”已經成為教育發展的主旋律。
這種能力建立在信息共享、網絡融合、功能協同的數字化應用的基礎上。數字化應用的能力涵蓋了信息的采集和綜合,信息的分析和處理,以及信息的交換和共享。
數字化應用的內容包括:數據的綜合與存儲,事務及監控信息的集成與管理,網絡及信息的增值與服務。
以網絡融合(電話網絡,電視網絡,計算機網絡,控制網絡)和一體化信息集成管理系統作為數字化應用的支撐平臺使校園在事務及事件的決策、計劃、組織、指揮、控制和協同的過程中可以更充分,更合理的利用人、財、物、信息等有形和無形的資源,高效率和高效益的實現管理者和使用者對其所追求預期目標的完美體現。
智能化校園建設的總體思路
1、制定合理的信息化、數字化校園建設整體規劃;
2、組建數字校園“網絡數據中心”;
3、注重效率,分階段實施信息化項目建設;
4、合理分配資源,使硬件基礎建設、應用軟件環境與人才培養同步展開;
5、落實項目建設,注意自主、合作和委托開發相結合,抓好項目管理;
6、以信息化應用為最終目的,把應用的廣度與深度作為衡量校園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建設成敗的重要指標。
智能化校園是為應用而建設的,因此制定規劃一定要從實際出發,不能脫離校園具體運作環境,在規劃制定中一定要與校園進駐企業和用戶保持盡可能徹底的溝通,從需求調研、需求分析到需求反復確認,這樣制定的規劃才會盡可能貼近用戶的需求,獲得用戶最大的支持,從而利于信息化成果的推廣。
校園智能化,乃至社區、城市的智能化建設是一個必然發展的趨勢。
只有通過踏踏實實的工程實踐,不斷的總結、提高、創新,才能迎接技術與科技不斷發展,所帶來的挑戰和機遇。